【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水利信息化
主办: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ISSN:1674-9405
CN:32-1819/TV
影响因子:0.502513
被引频次:5641
期刊分类:水利建筑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安徽:激发创新新动能 抢占发展主动权(3)

来源:水利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努力提升小麦产业竞争力 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

努力提升小麦产业竞争力

"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讲话,对我省农业科技工作者也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眼下离小麦播种不到2个月,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汪建来研究员正带领团队一边精心谋划2020年安徽省小麦产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一边协助安徽寿西湖农场公司制定"麦稻周年绿色高效均衡增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300万亩,总产32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为'十四五'安徽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依靠科技提升小麦产业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汪建来表示,近几年安徽小麦商品质量明显改善,一等商品小麦占比90%以上,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但由于安徽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小麦生长后期赤霉病、穗发芽风险依旧存在,如何选育抗耐赤霉病和穗发芽品种,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安全,一直是团队的研究重点。通过在沿淮阜南、怀远建立育种基地和锲而不舍的工作,目前已选育出通过国审的小麦新品种荃麦725,在全省推广100万亩以上,成为我省软质小麦主推品种和酿酒企业指定品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依靠科技创新,选育抗耐赤霉病和穗发芽品种,确保小麦产量和质量安全,同时建立优质小麦规模化生产基地,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和制品的研发与生产,全面提升我省小麦产业竞争力。 "汪建来说。(本网记者 汪永安)

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精尖缺"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地处"创新之都"合肥的安徽大学,立足材料学科,以服务区域重大需求为目标,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为一流学科主攻方向,深度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精尖缺"人才。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吴秀龙,长期从事数模混合集成电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他说:"对于集成电路这个战略新兴产业来说,创新显得格外重要。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持续聚焦国家'卡脖子'问题,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与企业联合攻关,努力为国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安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甄胜来,一直在激光与光纤传感技术,以及相关技术装备在工业过程监控、海洋探测等领域积极探索应用。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叮嘱,让身为科研工作者的自己印象深刻。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坐得住'冷板凳',发扬钉钉子精神,深耕激光与光纤微振/微震传感领域。 "

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赵雨竹说:"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我们要聚焦国家信息安全领域,深耕细作,砥砺前行,利用安徽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质资源,积极参加科研创新项目,巩固专业知识,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将来为国家的信息技术安全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 近年来,安徽大学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瞄准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原创性成果层出不穷。从原理探索、技术方法创新、设备研发,到实际应用稳步推进,加快相关知识产权转化,做到了产学研用深度结合。(本网记者 陈婉婉)



文章来源:《水利信息化》 网址: http://www.slxxhzz.cn/zonghexinwen/2020/0826/403.html


上一篇:周志红到市水利和湖泊局调研,强调这些事
下一篇:夯实农村水利基础 做好乡村振兴“水文章”